返回列表 發帖

六大開的諸家討論

之前相關討論見 http://wushu.net.tw/oldbbs/viewthread.php?tid=139&extra=page%3D1&page=1
朝烜1



朝烜1 當前離線 UID23 帖子4384 精華1 積分13488 威望13488  閱讀權限90 在線時間780 小時 註冊時間2008-8-29 最後登錄2010-10-23






初級劍皇

帖子4384 積分13488 威望13488  閱讀權限90
141#
發表於 2010-1-5 15:0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朝烜1 於 2010-1-8 22:43 編輯

蘇先生的第二開連續圖檔
下載 (1.33 MB)
2010-1-5 15:02


由蘇先生的動作連續圖看出:
連二個劈法比較接近劉門的貼山靠的接手法。
而劈法動作又有霍氏的八大開朝陽手之狀。

但後一個撩陰動作又接近劉門的第二開小纏絲手中的崩法。

劉門的六大開第二開就是一個小纏絲手崩法加上兩個大纏絲崩法的動作來構成之。
似乎是大小纏的合湊體或者是他個人的創意招式,也未可知。

下次分析研討蘇先生第二開四個組手範例




        


回復 引用
TOP


朝烜1



朝烜1 當前離線 UID23 帖子4384 精華1 積分13488 威望13488  閱讀權限90 在線時間780 小時 註冊時間2008-8-29 最後登錄2010-10-23






初級劍皇

帖子4384 積分13488 威望13488  閱讀權限90
142#
發表於 2010-1-9 08:4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朝烜1 於 2010-1-9 09:07 編輯

蘇先生第二開第一個組手
圖一
下載 (19.78 KB)
2010-1-9 08:36


圖二
下載 (20.37 KB)
2010-1-9 08:36


白方這個弓步直拳,出手間距很長,攻擊力不錯,
但是拳已出尖,比較可惜。
如果能把重心控得再穩些,那麼黑方有很好的手法來化勁,也不能成功。

黑方一個纏法,已把白方的攻擊手給纏住了。
圖三
下載 (20.04 KB)
2010-1-9 08:36


黑方成功把白方的攻擊手採下,但未能將白方體勢破壞,
也未能將攻擊主動權給強過來,

所以在此圖中,白方即然是先出手,而且重心也很穩固中,雙手連續出拳應該非常容易,雙方一樣都是連續出手,黑方一個纏化,白方連續兩拳,因為黑方纏化手會將白方身體重心向已方拉近,所以白方出手會比黑方快而有效率。

在本圖中,白方未能及時出拳攻擊黑方露出的頭面部漏洞,實在太可惜。
圖四
下載 (22.33 KB)
2010-1-9 08:36


這一圖,最可惜了,黑方又把採到的白方攻擊再度上引,
此勢固然可以保護黑方自已的頭面部,防止白方另一手連續出拳打上面部來,
但是未能有效破壞白方攻擊體勢,所以並未化解被白方攻擊的危險。

白方另一拳無法打頭面,那麼打肋脇還是不錯的選擇,兩肋太極,要命的地方。

所以此圖中,黑方犯了一個很致命的錯誤。
建議黑方,如上圖右手採下白方攻擊手後,就直接如下圖入身,左手劈上白方頭面部,則更占優勢,而且反客為主,取得主動攻擊權,致勝。


圖五
下載 (22.04 KB)
2010-1-9 08:36



圖六
下載 (19.52 KB)
2010-1-9 08:36


黑方這左手不應該攻在白方手上,直接打頭部最佳。
所以此圖也不要出現,
直接由圖五跳圖七,最好。
圖七
下載 (19.63 KB)
2010-1-9 08:36


圖八
下載 (19.06 KB)
2010-1-9 08:36


圖九
下載 (18.8 KB)
2010-1-9 08:36


圖十
下載 (18.49 KB)
2010-1-9 08:36


圖十一
下載 (18.69 KB)
2010-1-9 08:36


圖十二
下載 (18.93 KB)
2010-1-9 08:36


圖十三
下載 (19.04 KB)
2010-1-9 09:07


圖十四
下載 (19.57 KB)
2010-1-9 09:07


圖十五
下載 (19.15 KB)
2010-1-9 09:07







回復 引用
TOP


恐槍



恐槍 當前離線 UID175 帖子41 精華0 積分44 威望44  閱讀權限10 在線時間4 小時 註冊時間2009-5-19 最後登錄2010-10-5






初級劍士

帖子41 積分44 威望44  閱讀權限10
143#
發表於 2010-1-9 12:0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恐槍 於 2010-1-9 12:14 編輯

喔!
原來看起來合理的地方,
經鄭老師這麼一提醒,
還是有很多地方要再看仔細一點才可以!

還有這位蘇大師看起來身體浮浮的,
在接到敵人的手,或是攻擊敵人的時候,
自己的手用了很大的力,
讓身體看起來變輕了!
不怎麼合理喔?





回復 引用
TOP


朝烜1



朝烜1 當前離線 UID23 帖子4384 精華1 積分13488 威望13488  閱讀權限90 在線時間780 小時 註冊時間2008-8-29 最後登錄2010-10-23






初級劍皇

帖子4384 積分13488 威望13488  閱讀權限90
144#
發表於 2010-1-13 00:2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朝烜1 於 2010-1-13 00:28 編輯

蘇先生把自已對六大開的體悟及組手運用公諸於世,
對於武學研究很有貢獻,

我們感溵他。
瑕不掩瑜,






回復 引用
TOP


朝烜1



朝烜1 當前離線 UID23 帖子4384 精華1 積分13488 威望13488  閱讀權限90 在線時間780 小時 註冊時間2008-8-29 最後登錄2010-10-23






初級劍皇

帖子4384 積分13488 威望13488  閱讀權限90
145#
發表於 2010-1-13 00:28 | 只看該作者





喔!
原來看起來合理的地方,
經鄭老師這麼一提醒,
還是有很多地方要再看仔細一點才可以!

還有這位蘇大師看起來身體浮浮的,
在接到敵人的手,或是攻擊敵人的時候,
自己的手用了很大的力,
讓身體看起來變輕了! ...
恐槍 發表於 2010-1-9 12:09

沉墜勁,在對戰中是應該始終保持的。
這是八極拳的特色。
否則不易拔敵人之跟。




        


回復 引用
TOP


miler



miler 當前離線 UID159 帖子17 精華0 積分17 威望17  閱讀權限10 在線時間6 小時 註冊時間2009-4-22 最後登錄2010-6-15






初級劍士

帖子17 積分17 威望17  閱讀權限10
146#
發表於 2010-2-10 01:16 | 只看該作者





還有這位蘇大師看起來身體浮浮的

恐槍 發表於 2010-1-9 12:09

有時候我也這樣覺得..
但想想 會不會是因為蘇老師父是練螳螂 而且體型較為輕盈的關係?
或許體形應該不是 我個人猜想是否與螳螂有關
蘇老師父的螳螂拳示範也有這種特性..
我沒學過螳螂 不過我看過幾個螳螂的人 都讓我有"輕快""勁脆"的感覺





回復 引用
TOP


靜流



靜流 (靜流)當前離線 UID2 帖子801 精華0 積分934 威望934  閱讀權限100 在線時間125 小時 註冊時間2008-6-27 最後登錄2010-10-22






版主

帖子801 積分934 威望934  閱讀權限100
147#
發表於 2010-6-12 07:36 | 只看該作者





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回復 引用
TOP

本帖最後由 朝烜 於 2011-1-23 21:34 編輯

目前在武壇的相關於六大開部份有兩個套路,一個是劉門武藝的傳統套路,另一個就是蘇先生所提出來的這個套路,
所以蘇先生的這個套路,才需要被逐字研讀,
只可惜,因為時間的調配不理想,
蘇先生這本書,我很久沒空回來研究了,
於是乎就停在上述的部份,
希望未來能再續上。
        

TOP

這頭豬,又再這論壇大便了。
50 字節以內
不支持自定義 Discuz! 代碼

TOP

刪除機器人程式留言了。

TOP

本帖最後由 朝烜 於 2011-5-26 08:50 編輯

向各位說抱歉了,
真的時間上安排不上來,目前只能暫時停在這裏。
等我找出時間後再續上,

真的很不好意思。

那麼就獻上2008年9月23日我與吳炯宏教練所試拍編號2講手的八極拳中六大開之「降龍」
以謝各位厚愛。
1
DSC03752_exposure.JPG
2011-4-7 00:37

2
DSC03754_exposure.JPG
2011-4-7 00:37

3
DSC03756_exposure.JPG
2011-4-7 00:37

4
DSC03757_exposure.JPG
2011-4-7 00:37

5
DSC03758_exposure.JPG
2011-4-7 00:37

6
DSC03760_exposure.JPG
2011-4-7 00:38

7
DSC03762_exposure.JPG
2011-4-7 00:3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J-Sobbp8xg&feature=related
        

TOP

返回列表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