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烜1
本帖最後由 朝烜1 於 2009-11-27 07:09 編輯
雲中客
我暱稱叫做什麼,不關別人的事吧?
劉大師本身就是各神秘的人物,這不可否認,光是看他教授學生的內容,就可以得知一二.
徐紀先生有很明顯的五行勁影子,難道你們沒有發現嗎?
把徐跟蘇兩位先生的內容,拿起來比較,或許你們可以看到他們某些地方都會很類似.
比如大蟒纏身,這兩人的肩膀都會向上翹起,
這就是劉大師說的勁道發出,脊椎打直,然後又恢復沉肩墜肘,跟我們通背一樣.
比較晚期的學生,身體不會一弧一直,這是很明顯的不同.
我有看過梁紀慈先生的太極老架還有砲捶.打起來雖然看得出有參雜八極勁道,但是還是威力相當十足.
我看鄭先生的示範,類似的動作看得很多,而鄭先生你的東西跟柔道空手道的動作幾乎一樣,似乎看不出來八卦的擰,轉,履,迎等手法.
八卦不是一昧的帶,領,拉而已,勁道還必須要注於脊;融乎丹田源於走轉,利用走轉的方法將丹田勁依照逆行的螺旋方式打出,
所以這時若用拳,必定會阻礙身體氣血的流行,因此用掌最能打出貫穿敵人身體的螺旋纏絲勁(??).
腰胯還必須一順一逆的向攻擊方向行動,
上面的螺旋勁道屬逆行,下半身的勁道屬順行.這樣打出來的勁道就是一各圓.
依照經絡運行的方法來看,上半身與下半身的氣血運行剛好相反,而八卦掌剛好就是符合這種練法的最佳例子.
其他的拳種除了太極之外,幾乎沒有拳跟八卦一樣走反勁道,
自己本身就是順逆兼具,打人當然也就是纏絲不斷,源源不絕.
本人也曾練過10幾年的八卦,我老師就是香港的鄧昌成老師,但是我最感興趣的則是陳太,
練習八卦掌讓我在太極的看法上有更大的幫助;
內家拳法的理論大致上相同,如果從內家的觀點來看八極,劉大師的八極比較接近通背還有劈掛.
如果你們要看劈掛,可以看看郭長生系列的劈掛掌,
運動脊背來達成鞭的打擊勁道,與通背摔拍有異曲同工之妙.
若要談氣,則氣有不同樣的練法.
大部分的武術家練的是武術氣功,但是武術氣功著重在丹田氣,比較少有全身顧及的練法,
因此練完之後尚有所謂的拍打功.
所有的氣功脫離不了下丹的練法,進而進入中丹,上丹則是因為修行者才會使用,武術家不用.
不少武術氣功練久會上火,因此血壓升高對武術者來說是各很難脫離的結果,
所以我比較建議練八卦來代替氣功練習,或者用八卦來散去過多的餘火,不散則日後必有重病.
至於霍家的八極是原本型態的八極,霍家的八極不少地方是劉氏八極所不及之處.
霍家八極的形較為沉重,從經絡的看法來說,他們練的是腎氣較多,因而對自己身體的內氣循環有很好的幫助.
霍家的八極易勁經我曾完整的看過八趟,但是我覺得不需要練到八趟,因為現在人的時間沒那麼多,
前面三趟練完大概也就差不多了.
易筋經的練法就是在增強下丹的氣,還有通過低姿態的練習,加大心肺能力的練法.
將易筋經的功力養成後,配合八極的招數,打出來自然力氣勁道勝人一籌,威力當然強大.
有得必然有失,
李書文晚年精神充沛,就是得自於本來的八極練法,
後來改變打法與練法,讓打擊的速度變快,自然就會捨棄本來那種沉重的打法.
但是,我說但是,
霍家也有五行勁的練法,就是藏在易筋經裡面,
這點我曾問過祝天京先生的弟子,不過他們不說五行勁,而是八極五行六合法.
我記得劉大師的八極拳圖說裡面有提過這名字,
所以霍家跟劉大師都有基本相同的東西,
但是後面的打法變化就是在李書文晚年的取捨中成立的.所以,李書文上下傳承系列的,確實有基本相同的五行勁道打法,
我想這應該是羅曈李雲表系列八極的特色.
而李書文就在原本的五行勁道上面再加上易筋經的練法,進而改成霍氏八極與後來大家看到的劉氏八極.
Guest from 218.169.98.x 發表於 2009-11-25 14:08 
您這個回文,想像力很豐富,
可惜眼力不及想像力靈光,而且想像力不及筆力神奇。
通臂拳是您的專長,同時也是啟蒙武術,八卦掌也和香港的老師學了十幾年,尚且自覺武學不足,
現在正醉心於陳家太極拳的學習,
而對八極拳、劈掛掌顯然也很有研究。
一談起八極拳武功內涵,
橫跨李書文、霍殿閣、劉雲樵、梁、徐、蘇,武壇前後期弟子,等三代兩個門派(劉、霍)近百年武學功法流傳內容,
這些人的武學家底,全讓您瞧的明白,您豈不高過他們太多了。
您自稱不是武壇門人,
可是武壇門內的是非曲直,也不是由大門縫中就窺探,
那得蟄伏幾年,深入武壇門內到什麼程級的人,才會明瞭的事,
您卻也能如數家珍,果然您是個神秘人物,
該不會是世人難以瞻視的童顏鶴髮的百歲人瑞,武林耆老,
竟然對八極門內近百年的武學傳承瞭如指掌,
那其他門派的武學家底呢?
少則也還包括八卦門、劈掛門、太極門…等這些大門派吧。
嚇死人了。
只可惜您談及我的武術動作,說和柔道和空手道動作幾乎一樣時、露餡了。
叫人驚訝您眼力之拙,
唉!在承平時期,武人上論壇來吹吹牛也是無妨的,就是自娛娛人嘛!
奈何批評到別人,事情就得謹慎些好,
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以免誤導其他武友。
也上這帖子看的武友,
您如果有機會遇上柔道、空手道選手(最好是三四段以上,比較內行些,我這個年紀的選手目前大約都在六七八段的位置了。)
問看看:我五本書中所演示的這些招式手法、身形及動作,是否在「柔道、空手道」也有相類似的型,及攻擊招式。
別說柔道、空手道沒有,
就是有相類似的程度,那得幾段的人才能演示出來的呢?
裝內行,也得謹慎些,
露餡了,戳破您,實在有些不忍心哦!
本來
「眼拙」也不是什麼大缺陷,武學程度本來就有高下,上論壇談玄論妙,那能保證字字珠璣,
亂吹牛也很能自娛,凡事都沒那麼嚴重呀,睜一眼閉一眼,日子也過的逍遙。
自玩自個兒,自娛娛人嘛,
但涉及對人評論,千萬以謹慎些「為佳」。
唉!
還是再貼上我最近周日在中正紀念堂上八極、漢刀課程時,
自已心血來潮練習「六大開的第一開靠」的視頻,分享武友吧,
好玩而已。
這個第一開由雙手「虎撲」起始,
接續下來的是「八極拳雙纏之身纏絲」,不是「太極拳之大履手法」,
最後以「貼山靠」收式。
打的還是「台灣劉門八極拳」四個套路之一的「六大開套路」,
(目前又冒出一個八極拳32式的綜合前四套的套路,合計有五個套路。)
因為「格鬥八極拳」是劉門八極拳於高中大專中社團的武學愛好者獨立研發後所創派,基本上套路還是忠於劉師四套路。
請參考:關於 對圓明武學格鬥八極拳評議之始末 ... 2 3 4 5 6 .. 7 第五頁第#50帖
格鬥八極拳是劉門武藝的大學高中社團愛好者之研究成果。
詳細內容,忠實地記載在我著的「逸文版六大開」一書中,
2009年11月20日已放上免費的電子書(大、小八極拳簡體版各一冊)供下載了,
請至:格鬥八極拳套路下載 第一頁第#8帖。
何時您也貼個您的動作,讓我們開開眼界,保證會很高興的。
請參考:格鬥八極鄭朝烜老師六大開第一開貼山靠練習片段分享 ... 2
第二頁第#15帖。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p8zeAIr--k
另外這個劈掛掌的動作是在2008年3月3日所演示的,尚些許不成熟,
也分享武友,自娛而已。
請參考:中正紀念堂劈掛傳承班教學實錄。招生中。 ... 2 3 4 5 6 .. 27
第27頁第#266帖

烏龍盤打另一個示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