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本帖最後由 朝烜 於 2013-3-3 00:27 編輯

2013年02月03日週日班格鬥八極拳教學片段分享之出手的快慢討論
鄭老師說:
這是下課後,與焜耀談出手的快慢問題。
1、出手的快慢,沒有絕對快,只有敵我相對快而已。
    所以鏡頭上看,出手並不快的東西,在敵人看來卻快到看不到出手。
2、有間距的聽勁是很重要的。不只是出手,在防守時也很重要。
3、有效的間距,不只敵人不易出手,有時也會看到我人突然在面前消失。

有趣吧~~!
國術對打,就是學這些東西,不能亂亂打而已。

TOP

本帖最後由 朝烜 於 2013-3-3 00:27 編輯

2013年02月03日週日班格鬥八極拳教學片段分享之對打是一個鬥智的游戲
鄭老師說:
這一段,是和學生焜耀玩開後的對打教學。
太游戲了。
把以前在競技場上的技法拿來玩耍,競技選手是應該保護競技技法的。
這麼兒戲不太應該,
除役選手不應該這樣。

其實對打選手不應該把競技技法拿來玩,拿來開玩笑的,
因為還有我的學生的學生,是現役選手,也還在使用這個招式,當決勝招式,
把這招漏底,就沒有出奇致勝之效果。

所以我錯了~~!!
我承認錯誤,下次改過來,不再犯。

TOP

鄭老師說:

本帖最後由 朝烜 於 2013-3-11 12:15 編輯

2013年01月31日門生內部講習課程教學片段分享之對打對峙的技巧
對打需不需要「對峙」,
很多傳統武者,都採否定的說法,而主張「怎麼順暢,怎麼站」,
是這樣嗎?

對圓明武學弟子而言,是絕對要研究「對峙」體勢的。

不同的對峙體勢,帶來不同的內涵。
「對峙」是格鬥的開始,是一切算計的起始點,不可不知。

一切門派都有其特殊的對峙法,不會一樣的。
這就是對峙之美,

其意義需人來發揚光大。
我稱之為「對峙學」

這個視頻,是我53歲體重103公斤時所拍的,
目前正在減肥中,希望三個月後能瘦下來,
目前2013年03月10日已94公斤了,希望能恢復到40歲時的體重,即是92公斤
因為參加美安的全新生活,曼妙人生計劃,
我已瘦了近6公斤的脂肪,大約10瓶礦泉水的份量,太開心了。

這個對敵體峙是「盾牌式」或叫「藤牌式」。
其實和國術中的「跨虎式」同一原理,
本來的用途也和「雀地龍」一樣是防腿踢的,

但此處我運用來封住中下部的攻擊,而把敵人的攻擊局限於上部,
如此我們就更容易掌握敵人的來拳攻擊了。

TOP

鄭老師說:

本帖最後由 朝烜 於 2013-3-11 13:00 編輯

2013年01月31日門生內部講習課程教學片段分享之對打間距的技巧
這是間距的學問,連對峙都可以不用作。
好奇怪,是嗎?
這也正國術另一個好玩的地方。

這些秘技是當選手人才可能知道的,我想向下教下去,
有國術人有興趣嗎?

今天我又聽到別人轉述:「我所示範的八極拳闖步,根本不是八極拳的闖步。」
真是可愛,好笑的論點。

我年輕時,常南來北往的比賽,就有當時的國術社學員批評過我,
說:「鄭朝烜不懂功夫,只是會打架而已」,
與上一句:「我所示範的八極拳闖步,根本不是八極拳闖步」一樣,都很好笑。

出來推廣圓明武學10多年,我一向不批評別人的武術,

因為現今的國術環境被神話迷障破壞到,直屬不易傳承的地步,

我覺得能出來推廣國術,堅持自已的理念,很不容易了,
應該多給予鼓勵。

但我真的很好奇,
這些「懂功夫不會打架,老是打不贏的人」,有什麼資格批評別人懂不懂功夫呢?

「八極拳闖步如果不是八極拳闖步」,
那麼持這論點的人,把他示範的真正八極拳闖步舖上來,讓我們開個眼界吧。
他會擔心舖上來,就被學走嗎?  我才疏學淺,功夫不足掛齒,一向不擔心這個問題啦。

我大學三年級時可是拿過唐手道在淡江大學所舉辦的公開賽,個人亞軍的選手。

「唐手道」是台始易宗所創的門派,是八卦掌程系高義盛的門生張俊峰在台灣的弟子洪懿詳所創。
您不會否認它是國術吧。

白日夢人人會作,但真正於國術有心人不多,尤其明理的人更少。
我想只有真正「有心人」才會珍惜國術,勇敢地一心追求下去,

如果您是這種人,
那麼您在53歲以前,沒有擁有和我一樣的身手及技術,我會為您惋惜的。

這是我之前所作的移動式,您也參考一下:
八極拳的闖步怎麼可以這麼衝這麼遠?  ...2345


TOP

本帖最後由 朝烜 於 2013-3-11 01:21 編輯

2013年01月31日門生內部講習課程教學片段分享之「拳打不知」的技巧
鄭老師說:
年輕時我為國家南征北討,
打過國際型的比賽,有世界盃,美洲盃,南非中國邀請賽,拿過成績,得過獎盃,
年輕時,已證明過我的實力,
目前競技場上還有我的學生及其學生在活躍著,都有一定的實力和成績。

英雄暮年,勝負對我已不再有什麼吸引力。
歲數大了,53歲,
體重嚴重暴增,有一百多公斤,不適宜再當選手,
算是除役身退的選手了。

長江該是後浪推前浪的時候,也該是專心把功夫及經驗向下傳承的年紀。

我已不再當選手,這些「當選手時的秘技」,對我已沒什麼用處,
決心要把這些技法教給下一代,
但是誰是下一個傳承者呢?

誰能接受這些辛苦的訓練呢?
誰還在作國術神話之夢呢?
誰會是最早由神話夢中醒過來而急起直追的人呢?
是您?     是他?

我想只有真正「有心人」才會珍惜國術,勇敢地一心追求下去,

如果您是這種人,
那麼您在53歲以前,沒有擁有和我一樣的身手及技術,我會為您惋惜的。

這是我之前所作的移動式,您也參考一下:
八極拳的闖步怎麼可以這麼衝這麼遠?  ...2345

TOP

返回列表
Flag Counter